《易》曰: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;我有好爵配资论坛交流,吾与尔靡之。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,关注、评论,为学、交友!
唐玄宗在同时罢免萧嵩、韩休后,接替的宰相依然是两人搭档,这对搭档谈不上珠联璧合,但双峰并立的特色却是玄宗朝内绝无仅有的。他们认真地负起了自己的职责,发挥出自己的特长,谁也不盛气凌人,但谁也不当附庸。
这两个平起平坐的宰相,一个是以经济见长的裴耀卿,一个是以文学闻名的张九龄。
1、经济专家裴耀卿
轻徭薄赋,又妥善接待了庞大的封禅队伍,玄宗在往泰山的途中,亲眼目睹了济州(今山东省平阳等县)刺史裴耀卿的才干和政绩。这位刺史上奏了一份劝君主爱民的百言书,被玄宗置为座右铭。
只要是为民谋利,裴耀卿胆子大得出奇,大到敢拖延圣旨。
在黄河之畔一个城市任职时,洪水冲毁了河堤,因无上峰的命令,沿河一带的刺史都不敢发动民工修筑。裴耀卿指责这些同行顾己忘公,亲自出面主持本地段的河防工程。工程进行到一半,上面来了诏令,要他调任。他恐影响工程完成,拒接诏令,钦差大臣索命般地催促,他也无动于衷。当河堤高高地卧在滔滔的黄河边后,他才从容地拜受了圣旨。
当地民众不忘大恩大德,在河堤边竖起了颂德碑。
若将玄宗一朝内的经济专家排个秩序,独占鳌头的当推裴耀卿,他有胆有识,且从正道解决问题,很少留下后遗症。
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秋季,一场持续不断的暴雨造成了关中地区,空前的农业歉收,粮价直线上升。百姓犯愁,玄宗更犯愁,仅支付大大小小官员禄米一事就令人束手无策。为确保政府正常工作,玄宗决定将政府主要机构迁往东都办公,以解燃眉之急。
在启程的前夕,玄宗单独召见了京兆尹裴耀卿,询问这位经济专家有何妙手回春的良策?
裴耀卿胸有成竹,侃侃谈来,他认为暂迁东都不失为权宜之计,然国家大本在长安,应从根本上解决关中粮食问题。其症结是当地的粮产不够规模庞大的政府开销,而外地送京粮食又因路途遥远、黄河淤塞及激流险滩的运输状况产生一系列障碍和弊病。解决方法可以陆水运并举,沿途置仓,递次转运。另外,革除现有的专门运输工,让他们出钱代役,以作运输和建仓的费用。如此京师可备三年储粮,水旱均可无忧。
这一席话说得君主频频点首,这一席话也为自己赢得了相位。
裴耀卿以经济方面的见解上任,上任后将他的见解付诸实施。他亲兼江淮、河南转运使,以保证计划畅顺施行,结果成绩斐然,仅仅用了3年时间,运入关中粟米达700万石,省下运费30万缗。
30万缗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,有人建议将这笔钱上缴宫中,作为君主私人用度,以显示功劳。裴耀卿厌恶这种媚上的做法,拒绝说:“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,我岂可用来邀宠!”
他请示玄宗把这笔钱投资于和市、和籴等公众事业,得到的批文是同意照此办理。
一个正直的政治家,一个廉洁的理财家,裴耀卿的高风亮节难能可贵。他以经济治理政治,使得政治中心的稳定,既富国又利民。玄宗承认他有功且道德高尚,所以让裴耀卿在官阶上跳了一级,从副相转成了正相。
玄宗在表彰裴耀卿为国家办了件大好事的同时,对他请奏把盈利用于民众事业大为不快,觉得他有些做作,沽名钓誉,不把君主放在眼中,不体谅君主需要私人用度的苦衷。当然这些话说不出口,只能藏于心中。
裴耀卿对政治是个外行,他只凭自己的原则办事,缺乏政治意识,在以后张九龄和李林甫的斗争中,时而认为前者对,时而认为后者对,结果任何一方都对他不满意。
想更有作为的裴耀卿全然不知,他升为正相,却迫近了下台之日。
2、书生义气的张九龄
称赞者说,张九龄清秀飘逸,博学多才,有正直之风。反对者说,张九龄偏狭拘泥,意气用事,难以相处。
这个玄宗时代最后的文学之相,喜欢一条道上走到底。他是张说的门生,在文坛闻名遐迩,在政坛上执牛耳,然种种人生得意的景象,对聪明绝顶却不知变通的他很难说清是喜是悲。
上任伊始,他就获得了令人羡慕的殊荣。在一次君主亲自主持的经学和时务的讲演活动中,他娓娓动听地高谈阔论,丝丝入扣地辨理剖旨,使他荣耀地走上了为优胜者准备的七尺高镶满珠宝的山座,赢得了满堂彩。
张九龄有思想,有热情,思想和热情融成了胆略。他根据前任对恶钱屡禁屡败的教训,令人震惊地提出与政府一贯政策背道而驰的开禁主张:准许民间私铸钱币,官府不要与民争利。玄宗不置可否,下令百官议论是非。朝廷掀起轩然大波,纷纷驳斥开禁主张过于荒谬。
裴耀卿认为此门一开,人将弃农逐利,恶钱更滥。其他大臣也指责这是人为地扩大贫富差别,于国家稳定不利。反对意见几乎成一边倒,张九龄孤立无援。玄宗最后作出仲裁,继续维持主禁政策。
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教育,加上耿直的个性,他不遗余力,不考虑后果地要做一个诤臣。他心目中的玄宗,是个虚心纳谏的明君,他一厢情愿地设想,明君加忠臣可造就理想的政治格局。由此他不断地谏,事无巨细地谏,怀着本能地谏,尽着本职地谏,谏得玄宗心烦,谏得玄宗不快。
他无视玄宗的变化,无视韩休被逐的教训,以天下为己任地照样谏,谏得君主非采纳他的意见才罢休。
崇尚文学的风气,自己被公众承认的文学成就,使张九龄在自负中产生了一种偏见:唯有文学之士才能膺任高位要职,未经过科举考试的官僚、胥吏是卑俗的不学无术之辈。
由于这种看法,他激烈反对玄宗提名李林甫为相:“宰相身系重位,用人不当,国家遭殃。李林甫为相,臣恐日后危及社稷。”
张九龄逐渐意识到,表面对他尊敬有加的君主,实际上只是欣赏他的才华,把他当做一个玲珑剔透的花瓶作摆设,根本没有真心相待。在一次君主招待宰相的小型宴会上,他公开表示了不满。
酒过数巡,玄宗指着门前鱼池说:“池中鱼鲜活可爱。”李林甫奉承地说:“赖陛下恩波所养。”张九龄反唇相讥:“池中鱼似陛下所用之人,只能点缀景致,作儿女游戏!
一席话说得在座者面面相觑,宴会不欢而散。
成见又添上意见,张九龄和李林甫的关系渐趋不妙。令这个饱读经书、史书的宰相百思不得其解的是:他竟不是粗通文墨的李林甫的对手。
第一次大较量产生于对一个替父报仇凶手的量刑,主张以礼治国的张九龄建议释放,强调法律的李林甫及裴耀卿要求处死,结果君主肯定了后者。第二次大较量发生于玄宗准备将政府从洛阳迁回长安时,此次张、裴站在了一起,奏请等过了农忙到冬天再说;李林甫则暗地支持了君主。政府西迁的命令不日公诸于众,此项命令标志着玄宗的信任彻底转向了李林甫。
若说张九龄当初阻止李林甫拜相是出于门户之见,那他阻止河西节度使牛仙客晋升,则出于党争了。玄宗听说牛仙客治理边疆有方,有意将他调入中央任尚书。
张九龄力争不可,理由是“牛仙客边隅小吏,目不识书”,李林甫秘密对君主说:“牛仙客有宰相才,何止一尚书!张九龄书生意气,不识大体。”
当张九龄再度反对时,玄宗愠怒地说:“难道什么事都要由你说了算吗?”牛仙客是“目不识书”,张九龄是“不识大体”,在玄宗眼里,不识大体远比不识书更讨厌,他开始重新打量现存中枢人选。
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,使张九龄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感、自卑感,往日自命不凡、为国负责的精神一扫而光,出于保全相位,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,弯下硬朗的腰板,对李林甫作出了微妙的退让姿态。
他以借喻的笔法给李林甫写了一首《归燕诗》:
“海燕虽微眇,乘春亦暂来。岂知泥滓贱,只见玉堂开。绣户时双入,华堂日几回?无心与物竞,鹰隼莫相猜。\"
政敌寄来的忍气吞声的诗文,李林甫看后微笑地把它扔到了一边。政治斗争不能手软,他在既往不咎的背后,加紧了攻势,让玄宗产生张、裴等人正在结党营私的错觉,把他们一起赶出了中枢。
张九龄一贬再贬,郁抑地客死它乡。李林甫如释重负。玄宗却有些伤感,他对这个已经作古的宰相的风度始终记忆犹新,每当中枢推荐新官员,总要问:“风度及得上张九龄否?”张九龄若亡灵有知,不知作何感想?
开元二十八年(740年)年底,政府发布的报告令每个唐朝臣民感到兴奋和自豪:天下有1573个县,8412871户,48143690人;东西二京一斛米、一匹绢的价格低于200文;社会秩序空前稳定,出远门不需要带防身武器。国泰民安,兴旺发达,景象确实如此。
整个国家,被一种惯性所驱使,保持着繁荣昌盛,保持着强国的风貌,保持着大唐的精神。即使在以后的十几年中,依然如此。
可是奉行的政策是否有更深层发展的潜力?内部的机制是否还能和谐统一?社会大气候是否再积极向上?
外部和内部的差异,全局和局部的矛盾,会制造出令人无法解释的现象,叫历史学家不是偏执一词,就是难以入笔。历史永远值得研究品味的奥秘,也正在于此。
弘农县(今河南省灵宝县北)古函谷关发现一块镌有篆文的白石,天下纷传天子得宝,玄宗据此祥瑞将开元三十年(742年)改元为天宝元年。天宝纪元一共15个春秋,玄宗得到的却是始所难料的逊位。
3、开元盛世的“地方官”
成熟的君主懂得,他们真正的财富唯有两样:土地和人民。
成熟的玄宗花了大力气,使整个国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,让民众对他感恩戴德。这不是件容易的事,但他做得有章有法,有板有眼,令人信服。
为监督地方政府是否和中央政府保持一致,地方官吏是否对君主忠心尽职,太宗皇帝按山川形势把全国分为10道,派出按察使行使监察职能。因时制宜,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玄宗将曾祖所划的10道析为15道:京畿道、都畿道、关内道、河南道、河东道、河北道、陇右道、山南东道、山南西道、剑南道、淮南道、江南左道、江南西道、黔中道、岭南道。
借鉴汉武帝以内制外的做法,玄宗把时设时废的道变成了常制,变成了以监察为名的实体行政机构。道的长官采访使处理郡县事务,有权先斩后奏,改革旧规需上报请示。这项别出心裁的改革,使地方不失灵活却又紧跟中央。
天宝元年(742年),玄宗下了道命令,将天下所有的州改为郡。行政区划不变,所领县数不变,只是州县二级制改为郡县二级制。以往的史学界对此未作评论,实认为没有意义。其实,玄宗自有道理。州原是东汉末设于郡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,权限自然要比郡大。变州为郡,削弱地方权力,加强中央集权之意显而易见。
识人难,选人难,用人难。才气横溢的玄宗要求地方官也具备高超的才能,由此常常为找不到这么多数量的人才而烦恼。深谙官场的姚崇提出了合乎实际的方法,他说:“选十个按察使,尚不能尽得其才。何况天下有三百多个州,数倍于此的县,用人岂会全部称职!”
他认为用地方官的最高准则应是看他们是否能和中央保持一致,而非才能。
玄宗接受了姚崇的主张,但在具体人选安排上,依然强调了才能的因素。他非常清楚,一个地方有个才子当其位的长官,无论从政治上,还是从经济上,都会带来巨大的效益。在扭转重京官轻外官的风气中,他连续将几批有声望的朝廷大臣派往地方担任刺史。有一次,他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在洛水之滨为他们饯行,杯盏交错的告别,歌女舞伎的表演,把场面推向了高潮。
玄宗奋笔疾书,当场制作了《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》一诗:
“…视民当如子,爱人也如伤。讲学试诵论,阡陌劝耕桑。虚誉不可饰,清知岂可忘。求名迹易见,安贞德自彰。讼狱必以情,教民贵有常。恤惸且存老,抚羽复绥强。勉哉各柢命,知于春万方。”
这确实是一篇刺史的座右铭,一篇施政纲领,它具体又实在,道出了玄宗对刺史的要求。“视民当如子”,体现了一个超级家长的情感。
在封禅途中,玄宗对三个刺史产生了良好的印象,怀州(今河南省沁阳、焦作市等地)刺史王丘除日常供应外,别无它献;魏州(今河北、河南、山东三省交界地)刺史崔沔布置无锦绣,示以俭朴;济州(今山东省东阿、平阴县等地)刺史裴耀卿上表规谏,不要扰民。
他由衷地赞扬:三人不劳民以邀恩,真是好官员!
玄宗不仅对地方大吏赋予了深切的关注,而且对县令、县长这类地方官员也抱着重视的态度。开元后期,他曾亲自设宴为一批新任命的县令饯行,每人授以一篇御制的《令长新戒》,要他们不遗余力地当好父母官。
有这样的君主,不难想像会产生怎么样的地方官员。
玄宗时代有一批“清官能吏”,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聚沙成塔,“开元之治”才得以实现。
与太平公主对抗时受到玄宗赞誉的陆象先,在中枢机构除旧布新时,下放到川蜀担任行政长官。在这块民风悍烈的土地上,他以一贯的恬静寡欲的风格,实施了以仁恕为宗旨的宽简之政。属下根据当地传统提醒他说:“应用重刑峻法建立威信,不然,民骄慢不知畏惧。”陆象先坚持己见地说:“为政在于治理,何必一定要用刑法树威。”他相信人性是善的,只要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不管民风如何,人总是可以感化的。
他的识见得到了验证,诉讼减少,械斗减少,民众变得温顺,变得通情达理。
陆象先迁调多处,每到一地,都留下仁政的恩惠。
在出任河东道(今山西省)按察使时,一小吏犯罪,陆象先仅将他训斥后予以除名。大吏认为应处以杖刑,陆象先说:“人情大抵差不多,不要以为他不知我的用意。若一定要杖责,当以你为始。”大吏羞愧满面,讪讪而去。
陆象先曾说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。只要正本清源,何愁政事不能化烦就简。”他性格沉稳厚道,既相信黄老的“无为而治”,又推崇儒家的“仁道”,且把二者结合得浑然一体。
他追求的是自然和谐,他在无声无息中做出了政绩。
在开元年代中,崇尚清静的地方官到处涌现。
由中央要职外放为汴州(今河南省开封市)刺史的倪若水,主张予民休养生息,以此造成良好的生产环境。凡是违反这一精神的,不管是谁,哪怕是天王老子,他都要据理力争,为民请命。
蝗虫遍野,姚崇下令灭蝗。农民不敢触怒蝗神,在田野焚香祷告。与民心心相印的倪若水,拒施执行来自宰相的命令。灾情紧急,姚崇遣使督促强制执行,他不得已才组织灭蝗。
到底谁是谁非,结果可以证明。从结果看,倪若水迂得很,甚至是愚昧不堪,但他站在农民立场来考虑问题的态度,岂非率朴得可爱。
江南的奇禽异鸟人看人爱,玄宗派宦官前去收集捕捉,负担自然落到了小民身上,且又当农忙之时。倪若水上表批评君主,措辞激烈,说他不该用此无聊的事来打扰农民,难道忘记了当初备历艰难的奋斗时光了吗?
玄宗不愧是玄宗,答辞自谦又不失体面,说让使节来收鸟,稍微收一点就够了,没想到收这么多,现对他们已作了处罚。你忠直可嘉,希望保持下去,赐帛40匹以作奖励。
直臣直言有直道,明君明风显明姿,小民额手以庆,逢上了好时光,逢上了好世道。
光扬孔学,大办学校,广收学士,倪若水尊重国情,了解国民所需,做了许多传统上的善事。汗青留名,他被列进了《良吏传》。
威严中透着仁慈,果断中带着周密,礼数中藏着傲骨,洛阳行政长官李杰有个性,有魅力。
他的工作效率很少有人比肩,只要有公务,就没有休息,行路、吃饭也成为一种工作方式。在他的衙门中,休想找到滞留未决的事务。
同僚钦服,胥吏佩服,上下同心。
一寡妇状告儿子忤逆不孝。李杰升堂审察,他看出原告神色似乎有些不对劲,以法律后果问道:“你儿如此不孝,按法当死,你不后悔吗?”原告请按法严办。李杰答应依法处置,让她回去准备棺木收殓儿子。寡妇出堂后,途与一道士密语。李杰发觉后,重新升堂,审出寡妇与道士勾搭成奸,而害儿灭口。最后,儿子宣判无罪释放,道士被处死钉进了那口棺材。
明镜高悬,李大人的故事越传越神。
(正文完)
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【关注】我私聊,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,第一时间回复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